初学棒球的新球员经常有怕球躲球的现象。比如接球的时候不敢正面接球,接球一瞬间不能保持视线、手套和来球尽量成一直线,偏头,或者侧身去接,接球失误率很高。打击的时候,站位离本垒板太远,很多偏外角的球打不到。
新球员对球的恐惧是自然而然的本能反应,教练只是停留在口头说“不要怕球”、“越怕越挨砸”不管用。最根本的途径是通过循序渐进的重复练习,让孩子建立技能的自信,逐渐让新球员能够克服焦虑、恐惧,面对棒球攻防中的挑战。
击球

首先要有正确的引棒姿势,在判断投手来球时,通常是肩胛、背部面向来球,并收住下巴。在极端坏球躲闪不及的时候,也是背部,臀部等外侧部位接触球。再配上头盔、肘部和腿部的护具,球员能很好的保护自己。没有从引棒姿势发展出来的内转,会造成颈部、腹部的柔软部位面向来球。
在球员懂得内转而不是退缩后,可以逐渐有目的地用软球(比如软网球、洞洞球)训练球员正确的打击动作,有好球区的球,也有打到身上或护具上的坏球。球员在不断重复下会学会如何保持冷静,如何保护自己,也会明白只有留在击球区才能有机会击中好球。
接地滚球

当球员掌握最基本的地滚球接球技能后,仅仅是抛简单的贴地地滚球是不能完全让球员消除接球恐惧的。实战中,球员惧怕的是不规则的弹跳球。这时候就要从最简单的一弹球开始。同样用软球,关键是能让球员正面接球,体会即使没有接到,也能用胸口把球挡在身体的正面。正确的蹲低观察、前倾压球的准备姿势是要反复强调的。正确的姿势不仅有好的效果,同时也起到了保护的作用。
从相隔1-2米的最简单的反弹球开始,逐渐拉远距离,增加弹跳的不规则性。如果在平整的球场训练,可以在球员接球前方放上球棒等障碍物,制造不规则弹跳,让球员学会预判和调整,减少慌乱。最关键的是用“成功阻挡”而非完美接住来激励球员作为接球目标,就能逐渐建立球员防守地滚球不躲球的信心。
接高飞球

如法炮制,在训练高飞球时,也是先用软球、近距离、低弧度的抛球,让球员专注于步伐和接球手型。然后逐渐增加距离和高度。最关键的是让球员能先接住球,这样球员就能克服启动的犹豫和对高处高速坠落的球的恐惧。
从技术上,就是要让球员第一时间找到球的最高点,判断和追踪高飞球的抛物线顶点,并跑到那里。很多时候可以仅仅用软球来考验球员,让球员注意力集中在判断并跑动到接球点,而不是担心接球。
在实战比赛中,击球员打出一个高飞球会引起观众的欢呼。所以在某一个练习环节也可以故意加入拍手、欢呼的噪音,让球员锻炼在有外界干扰的压力下接球。
总结
躲球、怕球的根源是缺乏技能自信。所以要循序渐进地建立球员正确的技能的同时塑造球员的心理韧性。参加体育活动孩子的最佳状态就是在身体和心理方面得到双线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