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场垒包归攻方所有

只要在平地上放上四个垒包,棒球场就立刻成型了。可以在红土场埋好垒包,也可以在平整草地上放置可移动的垒包,总之垒包就是棒球场的画龙点睛之物。

垒包在比赛中是归谁所有呢?是攻方还是守方?答案是攻方。

虽然守方有些角色是借用垒包命名的,比如一垒手、三垒手等等,但垒包确确实实,至少是在产权上,是属于攻方的

攻方站上垒包,就是“safe”,是跑垒员在得分途径中的“安全屋”。垒包是属于攻方的。

图片

守方利用的是垒包的位置而不是垒包

因为守方也完全知道安全屋的位置,他们会利用这是攻方的必经之地,在附近找机会将攻方跑垒员杀出局。


除了投手投球让击球员出局,或者直接接杀让击球员出局,大量的出局数都是在垒包附近发生的:封杀,触杀。

对于守方来说,他们不能上场就站在垒包上,虽然这不违反规则。比如虽然叫三垒手,但他并不拥有三垒。三垒手是在三垒附近防守的棒球手,不是待在三垒垒包上的棒球手。待在垒包上可能对防守并没有作用。

人们对垒包属于防守方的错觉很多时候来自一垒手。他的脚几乎粘在垒垫上,然后伸展身体和手臂接球。但这仅限于专业球员或棒球老手。

图片

即使老手接住球的一瞬间就要离开垒包,无论裁判判“safe”还是“out”,因为垒包真正的主人正在跑来的路上。

守方的球是打开垒包的钥匙

更多时候初学者往往要东奔西跑才能接住队友传来的球,根本没有机会总是站在垒包上接球。教练经常冲着队员喊“先要球,后要垒”,因为球是真正属于防守方的东西,垒包不是,要防守首先要拿到球。

初学的防守球员还经常犯的错误是被跑垒员的身影所吸引,不知道或者不去管或者忘了球在哪里。因为球比跑垒员体积小很多很多,跑垒员跑垒非常吸引眼球。

可以把球看成是一把钥匙,一把打开垒位保险箱的钥匙。用这把偷偷复制的钥匙,把跑垒员的“out”“偷”到手。手中没有球,好比没有钥匙,无法进到垒位施展防守

从这个意义上说,跑垒员上垒真不能叫“盗垒”,属实是光明正大回到自己的领地;守方对垒位的操作才是真正的“盗”,而且盗完即走。

初学者初步弄清站位

弄清楚了垒位的产权归属,初学者就容易找到在球场的站位:总体模糊地说就是在球的方向,球和垒包之间,靠近垒包的位置

比如捕手,比赛进行中他会在本垒板前侧面向场内随时准备接球。一垒手三垒手在垒包的附近,面向场内可能来球的方向,二垒手和游击手也是根据击出球的方向其中一个在垒包附近,准备接球,另一个在身后保护。

初学者的垒位意识不是站在垒包上,而是对垒位在场地的虚拟坐标定位敏感,逐渐熟悉球、垒包、跑垒员、和自己站位这四者动态位置关系。记住垒包归谁,球归谁,就不容易犯大错。具体封杀触杀双杀等等垒位动作细节是可以再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