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棒机制是什么?
挥棒机制和投球机制一样,就是「在对的时间做对的动作」。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个词,就是「动力链」。脚底-膝盖-髋关节-躯干-肩膀-手肘-手腕,力量都是由下到上、由后到前。
一个好的挥击动作是不会跳过其中一项的!
比如,你想像一下当你的下半身还没开始旋转,而你的棒子已经来到攻击区击球,或者你出棒下来,棒尾还没正确对准球时手腕就用力了。
这样的动作看起来一定很不顺畅也没有力量,因为没有在对的时间做对的动作,也破坏了由下到上由后到前的动力链。
由下到上大家比较容易理解,由后到前第一个想到的应该是重心由后往前,前脚落地形成动力链准备出棒。
但大家常忽略一个问题,就是出棒到击完球收棒这中间的动力链关系。
当前脚落地后脚发力时,力量来到髋部帮助躯干做旋转,躯干旋转时,力量来到肩、肘、腕,此时,有一个要注意的由后到前的动力链,就是后肩带前肩、后肘带前肘、后手腕带前手腕,整个挥棒机制动力链使否顺畅,会影响到力量传导、挥棒速度、挥棒轨迹、正确击球。
挥棒的分期可以分为以下四期:
- 准备期 —— 前脚离地以后直到脚趾再次接触地面的期间。此时要将重心转移到后脚,身体往捕手方向旋转。
- 挥棒前期 —— 前脚脚底做出踩地动作后直到开始挥棒,此时重心稍稍移向前脚。
- 挥棒 —— 前脚膝盖微弯,并将臀部转向捕手。可在细分为前、中、后期挥棒。
- 后续动作 —— 从球棒碰到球开始到前侧肩膀做出最大的外转及外展,肩膀配合腰部旋转做最大收缩后减速。
在一个完整的挥棒过程中可以观察到:
- 前期 —— 利用腿后肌及臀大肌来稳定骨盆及髋部。
- 中期 —— 大腿内收肌主要负责启动旋转,最后靠着腹内外斜肌将力量传导至上肢挥动球棒。
- 后期 —— 髋、腰、肩同时做离心收缩减速。
如果了解了挥棒机制和动力链,在教学上一定能更快的给球员正确的帮助!而不是把自身的方式放在球员身上,或一套方式放在全队上!
接下来我做一些图片让大家更容易了解挥棒机制的运作。
上面是一朗、大谷、耶律齐、索托的击球瞬间。
一个好的打者能稳定的把击球点放在两条黄线里,也就是双肘之间红线正确位子上。如果在这个时间点棒子的角度是在紫色的线上,不管超出是上还下的黄线,那就是没有在原则内进行。
很多教练都用水平标准(上面左下角耶律齐那张图裡的紫线)来看小球员挥棒,然后告诉他们你倒棒了,如果要以水平标准来看上面四位世界顶尖的选手都倒棒了!我觉得真正的倒棒应该是上面一朗、大谷图里的紫线。
上面四张图里,身体的中轴蓝线和黄线交叉成为像T的形状,我们称为打击机制里的T概念好了。你想像一下这个T是直升机的螺旋桨,如果在旋转时你的转片小于90度会有力量吗?
很多教练要求小孩子重心要留在后面?确实是要留在后面,但是要时间点正确,如果是一直留在后面直到击球那就不太好了!
挥击是一个由后到前的惯性动作,重心留在原地旋转是没有力量的,要把你的重心由后往前移,带到稳定且好发力的位置做旋转,而且在挥击时要依照不同投手动作、球速的快慢去做节奏,如果停留在原地旋转基本上没有什么节奏,这样会大大的影响到挥棒轨迹和击球。
下图黑线是整个重心转移的过程。
重心由后脚内侧到中间再到前脚内侧!!!
在以前很多教练教选手棒子从上往下砍击式的挥击,这种方式其实不是很正确!没力量也影响整个挥棒轨迹。
投手投出球通过本垒板时大概会以6度角向下进垒,而你的挥棒轨迹是由上往下时,容易和来球错开。出棒是一个从纵向转横向的运动,当你先纵向转横向时才有办法让你的球棒成水平甚至仰角去击球(这不是倒棒…)。
再要注意的一点是,准备位置和启动位置不一样!
上面动力链有提到,前脚启动带出节奏当前脚落地时,力量来到髋部帮助躯干旋转出棒,所以前脚落地时手的位置才是出棒启动位子,不管你准备位置放在哪,当你要旋转时你的手就该回到肩膀平行线或偏下一点的位置启动出棒。
下图红圈是一朗和大谷准备位子和启动位置,黄线是0度水平,最后的红线是棒子几乎成水平出棒,由纵向转横向。
上面一朗、大谷第三张图片,棒子从水平(红线)那位子到击中球这过程中形成一个仰角击球!(仰角非常重要!)
上图是线上教学时,画给小孩看他的出棒轨迹、来球轨迹。(临时手画的线不是很准确,真实距离来球向下角没那么多度。)
上面有提到一个大家常忽略由后到前上肢的动力链关系,也是教练们常常在跟球员说挥棒肩膀太早开的问题。
肩膀太早开几乎不是前肩的问题,也没有必要在出棒时想要锁住肩膀,我们要知道动力鍊的顺序是由下到上、由后到前,前肩的顺序是在后肘之后,所以要注意的是对应的关节是否依序顺畅的起动。请看下图后肩带前肩、后肘带前肘、后腕带前腕、后肘和前肩的横向对应关系。
只要有依序顺畅的启动完整,后肩后肘贴著身体出来并靠近躯干最有力量时,请你的肩膀尽量开!尽量开!!尽量开!!!想开到哪就开到哪~这样才能释放更多力量!内角球攻击面也会更广。
锁前肩是引棒到棒尾找到球之前,而你找到球了还锁它干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