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不犯错的孩子。如果大人们教育得当,孩子可以从错误中学习,未来选择更好的行为方式。这里我们需要特别注意进行惩罚和让孩子承担后果的区别。

惩罚就是让犯错的孩子感到痛苦。比如:

  • 五岁的孩子不听从指令收拾玩具,被父母打屁股。
  • 七岁的孩子在被妈妈批评时回嘴,被妈妈打耳光。
  • 九岁的孩子在学校被处罚,爸爸为了让孩子记住教训,特别给他理了个光头。
  • 12岁的孩子不收拾床铺,妈妈把照片拍下来传到大群里。
  • 14岁的孩子的棒球手套掉在路上,爸爸开车有意压过去。
  • 16岁的孩子虚报年龄注册网游,被父母要求拍摄悔过视频发朋友圈。

惩罚很多时候偏离了孩子犯错的具体问题。因为遭受羞辱,孩子们更多产生愤怒的激烈情绪,注意力集中在大人的刻薄上,而不能冷静下来思考自己到底错在哪里。

让孩子承担错误行为的后果可以教育孩子未来做得更好。很多后果可以设计直接和行为相关。比如:

  • 五岁的孩子没有按照要求收拾玩具,家长把玩具收走,当天不让再玩。
  • 七岁的孩子跟妈妈顶嘴,他被分配额外的家务杂活。
  • 九岁的孩子在学校被处罚,本周家长没收他的电子用品。
  • 12岁的孩子不收拾房间,什么时候收拾好,什么时候才允许用电子用品。
  • 14岁的孩子把自己棒球手套掉在路上,家长拿走保管24小时。
  • 16岁的孩子虚报年龄,注册网游,家长制定监管政策,并且适当监控社交账号的记录。

适当的后果制定可以帮助孩子对自己未来能做得更好保持信心。相比人为的设计,一些自然后果也可以直接修正孩子的错误行为。比如:

  • 九岁的孩子不愿意停止玩耍吃饭,那么过了饭点就只能饿着。
  • 12岁的孩子出去打球不愿意穿外套,家长不勉强。冻得受不了下次自己会记得穿。
  • 15岁的孩子把棒球手套丢在路上,被雨淋湿了,皮革会损坏不再容易接球。孩子不得不告别自己用熟的手套,申请购买新手套。

自然后果更便于被孩子接受,因为没有人为的干预。家长也要注意,对于低龄的孩子,比如学龄前的孩子,还并不懂事,自然后果不会起作用。家长也不能让孩子面对水、火、电、高处等危险环境。

惩罚虽然短时间内能让孩子在恐惧中稍微遵从规则,但是孩子的错误仍然会反弹,因为孩子并没有在错误中学到未来做出更好选择的技能。让孩子面临自然的后果(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以及设计和约定一些后果,能够帮助孩子调整错误的行为,同时保护了孩子的自我认知以及和大人良好的互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