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球场上表现得特别不听指令,破坏团队纪律或者影响到其他人的训练,教练会进行批评教育;对于情节严重的行为,教练会经常祭起time-out的法宝,暂停孩子训练几分钟。

然而,让教练和家长头痛的是,有的孩子time-out了还是接着犯错,以至于time-out越来越频繁,还不得不延长每次惩罚的时间“剂量”。很显然,孩子对time-out已经产生了“耐药性”。

如果这时候大人们只是恼怒孩子成了“老油条”,只是火冒三丈地试图升级惩罚手段,那么其实需要time-out冷静一下的,恰恰是这些大人。

Time-out失效的实质

暂停孩子的活动,让孩子隔离群体一段时间,是一种有选择性的负面的忽略性管教方式。因为每个孩子天生都渴望被关注,所以time-out必然是孩子不愿意去经历的、相当不愉快的经历。

Time-out有效用,其实蕴含着一个逻辑前提:就是孩子在“time-in”的时候,也就是说在正常的活动和团队中,被充分地关注到了,并且体验是积极的、快乐的。当孩子意识到,自己违纪会被剥夺这些正面的体验,而不得不面对被忽略的负面体验的时候,孩子会趋利避害,注意规范自己的行为。

Time-out事与愿违,往往是孩子在time-in的时候,并没有享受到积极的关注,那么time-out对他来说,又有什么惩罚作用呢?In和out一个样,甚至被教练惩罚时,还能得到点聚焦的目光,虽然是负面的,但也总比没有强。正是这样的局面和心态,造成time-out失效了。

在time-in时积极正面地关注孩子

我们经常会说,惩罚是为了不惩罚。这似乎能解释有时候采取的一些负面手段出发点是好的。我们还应该再加上一句:要在不惩罚的时候做得更多。具体到time-out的例子上就是,我们要在time-in的时候加大积极关注的“剂量”。

如同我们谁也不愿意在尖酸刻薄的老板手下工作,如果孩子在练习的时候只是为了不被责骂而付出努力,必然训练会非常被动。大人对孩子的帮助、支持和鼓励,应该是首先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在没有建立健康互信关系的时候就惩罚孩子,感到尴尬的应该是大人们。

训练中常见的情形是,孩子在逐渐摸索学习的方法,进展缓慢,需要时间;孩子在尝试新技能,或多或少要突破自我,难免有些挑战。积极的关注可以是发现孩子的进步给予积极具体的表扬;也可以是近距离的辅导和沟通。大一点的孩子语言可以多一些,小孩子可以更多肢体动作的示范。积极响应孩子的问题,同时也不要问过多开放性的问题,让孩子得到的指令更明确,开展行动更迅速。

积极关注需要设计

有一些平时训练进展缓慢的球员,通过一对一的辅导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大家认为是一对一这种形式很有效。其实,这种有效性本质是一对一积极关注更简单。当球员被充分关注,他会更低概率进行违纪行为,无需用异常行为吸引注意力;于是训练效率提高了。这也提醒我们,在球队训练中更积极地关注每位球员,整体效率提升的潜力巨大;毕竟对于球员和教练来说,一对一的总体机会都不多。

首先是训练设计的趣味性和难易设计的合理性。如果每个孩子都有动力开展活动,沉浸在游戏或训练中,能自我驱动获得阶段性成就感,他们需要外部关注会更少一些。

其次是教练面对团队积极关注的技巧,要注重合理分配对每一位球员的关注。除非特殊情况,并不需要长篇累牍地一对一的沟通。一个及时的夸奖,甚至隔空一个鼓励的手势,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对比一对一,在球队训练方面,教练的关注手段其实更丰富,比如团队角色分配、树立榜样、鼓励服务球队等等。

最后一点,就是耐心、耐心、再耐心。即使熊孩子已经闹翻了天,让你彻底失去了耐心,你仍然要记住,作为父母或者教练,与孩子建立健康的关系是你的工作,而不是孩子的。

当你到了不得不要惩罚孩子的时候,你要知道这可是一项花费。你能花多少,惩罚能起到什么效果,完全取决于你平时通过积极、健康的正面关注,在和孩子的关系中储蓄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