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教育部发文,全面取消体育特长生加分。虽然从2014年开始就已经严控,但是真正到完全取消的时候,还是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因为,这是一项对执行了30多年政策的改革。此前,二级运动员证高考加20分已经约定俗成。

在中国,高考有至高无上的“指挥棒”作用。这样一来,小学阶段培养兴趣、中学阶段刻苦、有心投身体育的小运动员们还有积极性、还有出路吗?

答案可能出乎你的意料,真正热爱体育的学生却是欢迎取消加分的。

取消加分让体育招生更公平

2014年规定体育加分项是“8+2”,也就是田径、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武术、游泳、羽毛球八项,再加各省选择的两项,并对赛事等级也做了要求。此前,各省体育加分项可能多达四、五十种、加分赛事超过四百个。

高考一分能淘汰一操场,复读一年也未必能提高10分,所以20分的体育特长加分,就成为很多普通考生试图争取的“利益”。所以,出现了有马拉松赛为高考加分设置“捷径”,有足球比赛最后5分钟换上场充个主力,有全班四分之三的孩子都有二级证,也有呼啦圈等冷僻项目比赛加分,不一而足。

有人为因素,执行就可能被扭曲,一个“你懂的”就可以一笔带过。真正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就是热爱体育,或是在体育方面有天赋、有激情、有付出的小运动员们,他们的机会被挤占了。

现在,追求学业的普通生不再参与体育加分,对选拔体育生更公平了。接下来的问题是,如果高考不加分,体育生的出路在哪里?毕竟他们学业时间投入不足,如何公平地衡量他们的全方位能力呢?

答案是,出路很广,主要有三条路:

  • 特招,有证书要求,有运动成绩要求。
  • 单招,有证书要求,无运动成绩要求。
  • 统招。无证书要求,无运动成绩要求。

下面我们一一来看。

路径一、高水平运动队特招:有证书有成绩

这一路径针对的是有较高竞技水平的青少年运动员。硬性条件是:

  • 如果是高中学历,要求二级证;并且,集体项目省级及以上级别比赛前六名的主力队员或个人项目前三名。
  • 如果是高中同等学历,要求一级证;或者,三年内国家、国际级集体项目比赛前八名的主力队员。

根据运动员选报的学校和项目,会在春季参加学校的专业测试。测试通过后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录取分数线降为二本线的65%。如果测试成绩特别突出,或者学校某些项目特别需要人才,也可以不参加高考,而参加国家体育局的单独招生考试(同下面的单招)。

全国招收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有287所。部分名单如下图。

国家对此类招生严控,对于一些冷僻项目、招不上生的球队,会取消院校招生资格。招生对象必须很硬核,有真功夫,硬成绩。

这一路径适合运动水平较高的年轻队员,选择退出职业体育,希望在大学里继续深造,往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他们往往选择非体育相关专业,比如法律、商科、教育等等。

路径二、体育单招,有证书无成绩

体育单招是国家针对有运动专长的青少年运动员的高考单独招生。报考的硬性条件是二级运动员证。

单独招生包括了体育专项的统一测试(一般在春季),和文化课的单独测试。文化课是由国家体育局单独命题的,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和政治四科的考试。考生不参加高考。院校根据自己的规定,通过体育专项测试成绩和文化课成绩的综合排名,确定录取学生。

体育单招的专业方向是限定的,即为运动训练专业(97所院校)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52所院校)。这一路径适合已经有一定体育专项特长、热爱体育、希望未来投身体育专业领域的青少年。

路径三、体育统招,无证书无成绩

一个学生即使体育竞技成绩不十分突出,也不妨碍争取从事体育的机会。很多体育产业的从业人员,专业人士,甚至是教练,本身未必是运动员出身。体育统招,就是为这样的报考者设计的。

体育统招的招生学校,一般是体育类或师范类院校,选择专业可以是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休闲体育等专业。

体育统招对运动专项能力和成绩并无硬性要求。具体到各省市,也有一些具体要求,比如身高男子在1米7以上,女子在1米6以上,裸眼视力不低于4.7等。

每年春季各省会组织统一的体育统招专项测试,主要是短跑、长跑等四项基本身体素质,加一项专项素质。大多数为中学体育课程内容。体育统招报考生需要参加全国统一高考。不同高校有自己的招生政策,比如综合加权专项和高考成绩。

路径三为每一个想从事体育行业的学生敞开了大门。中学时积极锻炼,身体健康,积极参加学校运动会和运动队,走上这一路径并不难。

国家的规划是体育产业到2020年要突破3万亿,需要600万从业人员,前景广阔。不仅是体育行业,各行业各企业都会更青睐有运动背景的员工;因为运动经历代表着有超过普通人的团队精神、执行力和领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