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堆出现的科学成功学理论
1995年,David Hawkins博士在《Power vs. Force》(动力与压力,点此直达亚马逊)一书中,发表了“意识能量层级图 Map of Consciousness”。
Hawkins博士根据人体运动学原理,发现人类不同意识层次有相应能级。200以上的为正能量,可以滋养生命和他人,让能力得到最大发挥;200以下为负能量,会削弱身心健康,使生命变得脆弱而枯萎。
Hawkins描述遇到能级700的特蕾莎修女(1997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时的情景,是种让人如沐春风的前方高能:当她走进屋子里的一瞬间,在场所有人的心中都充满了幸福,她的出现使人们几乎想不起任何杂念和怨恨。。。
也是1995年,Daniel Goleman出版了著名的《Emotional Intelligence》(情商,点此直达亚马逊)一书,占据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达一年半。情商让人们意识到管控自己的情绪、识别他人的情绪的能力非常重要。
1997年,Paul Stoltz的《 Adversity Quotient: Turning Obstacles Into Opportunities》(逆商,我们该如何应对坏事件,点此直达亚马逊)出版。他发掘出个人和组织成功的决定要素在于面对逆境时的素质。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扎堆出现的这些理论,是建立在心理学、行为学等科学理论基础上,并由长期的临床实证加持。意识层级主要在于人们的选择,情商、逆商也不是天生的,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遵循一定的框架加以提高。
任何理论,运动都是良方
人类的意识层级的平均值在190-200。Hawkins博士鼓励人们要多接触高雅艺术、书籍、运动等。他举例棒球能达到330。如果在球场上取得面对愤怒、悲伤、羞耻等负能量的经历,球场外的生活中更容易“元气满满”。
首都体育学院校长钟秉枢在一次演讲中特别强调运动对情商的提升作用:
“参与者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夺取胜利,更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在参与与逃避、个人与集体、循规与投机的种种矛盾中,培养了参与者坦荡开放、光明磊落的道德主流;在表现、表演和竞技中,学会了表现美、创造美和鉴赏美;在实战考验中,懂得了远离矫揉造作和粉饰媚态。”
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的《The Game of Life ——
College Sports and Educational Values》(书籍介绍链接)书中,安德鲁·梅隆基金会的学者Shulman和Bowen分析了一个特定的常春藤名校毕业生群体——体育特长生。结果发现,虽然他们的GPA和SAT成绩通常较低,但是职业生涯却更为成功,获得了比他们同学高得多的收入水平。作者把这个现象归因于运动员背景让他们的得到更多的锻炼,从而拥有更高的逆商。
支持孩子踏上运动场
运动场就是人生的试验场。在运动中体会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排遣负能量、锻炼逆境中的坚持和反弹力,能让真实的人生受益无穷。孩提时期的刻意训练,有助于更成功的人生。
托马斯是联盟的新成员,他去年秋天才加入U8级别的蓝鸟队。春赛季是他的第一场比赛。他的爸爸妈妈和他的妹妹都来看他的比赛。
第一局,其他孩子都上场打棒了,教练并没有派他上场。托马斯很不开心。他爸爸解释说,这是联盟规则,每一局10个孩子依次击球。你正好是第11个,所以下一局你就有机会上场,还是第一个上场击球呢。This is the rule。
第二局,托马斯终于等到他上场的机会,但是他就是打不到教练抛给他的球。三击不中,托马斯垂头丧气地走下场来。Good try, good try,他的爸爸妈妈跟他大力击掌,给他打气。
第三次打席,托马斯虽然击中了球,可是力量和角度都不太理想,被投手接住,直接传给了一垒,一垒手接住球而托马斯还没有跑到一垒,他出局了。又一次无功而返,托马斯哭着跑下了场。他妈妈安慰他,this is life, this is the game,比赛就是这样的,下一场我们还有机会。
第一天蓝鸟队输了两场比赛,第二天蓝鸟队两场都赢了。托马斯坚持完成了所有比赛,他打到了球,还得了分。比赛结束,他爸爸为他挑选了一根球棒,鼓励他好好练习,争取秋季赛打得更好。
寻求高能级、培养高情商高逆商,没有大人的支持,孩子们无法办到。当孩子在运动场上碰到困境,千万不要忘了,这也是大人碰到困境,也在考验大人的各种商。
要耐心,要解决问题
U6级别功夫熊猫队的一场比赛,裁判已经发出了“Playball”开始比赛的指令,可是亮亮小朋友还直直地在场地上站着,手插在棒球裤的屁股兜里。其他小朋友都按照教练的要求重心下蹲,做好了接球准备。亮亮是那么的“鹤立鸡群”,感觉没把比赛当一回事。
学了一个多学期,比赛的态度还没有端正过来,这还了得。他的家长似乎脸上都有点挂不住,要站起来喊话了。
这时候场边的教练看到孩子的表情有点异样,就叫了暂停走上前去询问。原来孩子的一根手指插在了裤兜的钮扣洞里,缠住了拔不出来。眼看球就要打出来,手却拿不出来,无法接球,孩子一下紧张得不知如何是好。
一个简单的问题,一个简单的处理,显然和技术要领、比赛态度等“大是大非”不相关。对于家长和教练来说,发指令容易,体察孩子的情绪、帮助解决问题不容易。
我们总是认为做父母难,其实做孩子更难。面对成人的世界,在球场上,在陌生的环境里,孩子自然浸泡在容易产生负能量的环境中,成人无须再制造人工逆境。
用耐心代替呵斥,用支持和解决问题代替过高的成绩要求,反而更容易让孩子坚持下来,收获更好的情商和逆商。而大人们没准也能从淡定、宽容,向着仁爱和喜悦一路提升能量层级呢。